我又在研究方法了

又来了

上周又想把英语捡起来。

打开电脑,第一件事不是开始学,而是:

  • 搜”英语学习方法”
  • 对比了五个背单词 app(Anki、墨墨、扇贝…)
  • 研究了半天间隔重复算法
  • 看了三个”零基础学英语”的视频
  • 收藏了一堆”高效学习法”的文章

花了两天时间,感觉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了。

然后呢?第三天就不想学了。

这不是第一次了。去年想学新框架的时候也是这样,先看”最佳实践”、“避坑指南”、“完全指南”。看了一堆,代码一行没写。

前年想健身,先研究各种训练计划、对比健身 app、看了一堆教程。真正去健身房?去了两次。

我以为我在认真准备,但现在想想,可能只是在拖延。

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研究方法

我发现研究方法有个很舒服的地方:它让我感觉自己在进步。

  • 研究学习方法,感觉”我很专业”
  • 对比工具,感觉”我很谨慎”
  • 制定计划,感觉”我很有条理”

但这些好像都是假的。

我可以花一周研究背单词的最佳方法,但就是不愿意花十分钟打开书开始读。

我可以收藏一百篇”高效学习法”,但就是不肯开始第一课。

现在想想,可能是因为准备不需要面对真实的困难

只要我还在”准备”,我就不用:

  • 面对读不懂的挫败
  • 面对学不会的焦虑
  • 面对坚持不下去的自责

我害怕选错方法、走弯路、用笨方法。

但说到底,可能只是害怕开始。

热情好像是有限的

这次又这样之后,我意识到一件事:热情好像是会被消耗的。

每次对一件事产生兴趣,会有一股冲动:“我要学这个!”

但如果把时间都花在准备上:

  • 研究方法消耗了热情
  • 对比工具消耗了热情
  • 制定计划消耗了热情

等我觉得准备好了,那股冲动已经没了。

然后我会告诉自己:“算了,可能我不是真的想学。”

但可能不是不想学,只是热情在准备中被消耗完了。

我在找什么

我一直在找”最好的方法”。

但现在想想,可能根本不存在什么”最好的方法”。

别人说有效的,对我不一定有效。

而且最讽刺的是:什么方法适合我,只有做了才知道。

我花两天研究出来的”完美计划”,可能第一天就要调整。

有时候我会想,是不是直接开始会更好?

最近在试的

最近在试一个很笨的方法:不准备了,直接开始。

上周真的打开了一篇英文文章,硬着头皮开始读。

读得很慢,很多单词不认识,但读着读着发现:

  • 原来我的问题主要是词汇量,不是语法
  • 原来不懂语法也能大概猜出意思
  • 原来最难的不是”怎么学”,是”坚持”

这些东西,我之前研究了那么多方法,都没发现。

只有真的开始读了,才知道。

没开始之前,我只能瞎猜:

  • 是不是该先背单词?
  • 是不是该先学语法?
  • 是不是该用某个特定的方法?

开始之后,问题自己就冒出来了。

我不知道这个方法对不对,但至少对我来说,好像比研究方法有用。


写完这篇,我又想去研究”怎么坚持写博客”了。

算了。

先写再说吧。